淮北市教育局-下载凯发k8
一、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政策法规科,负责研究部署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和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任务和措施,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报告制度。局领导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汇报,加强指导督促检查,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确保法治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年初,制定依法行政和法治宣传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并认真分解任务,将责任落实到具体时间、科室和人员。
(三)落实学法制度。制定《市教育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市教育局机关工作学习制度》,集体学习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年集中学法10余次。
(四)加强法治队伍建设。一是充实法治机构人员,市教育局机关增加配备法律专业人员,政策法规科共有法律专业2名工作人员。二是组织教育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组织局机关行政执法人员通过考试获得《教育行政执法证》。三是学校建立了以书记校长为龙头,以政教处、团委为主体,以班主任、道德与法治教师为骨干的依法治校的工作队伍,同时全市所有中小学校聘请了法治副校长,99个学校聘请了法治辅导员,完善了法治工作网络体系。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履行政府职能,优化公共服务
一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启动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出台《淮北市农村义务教育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印发《关于编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规划的通知》,稳步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推进主城区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二是普通高中内涵式发展进入新阶段。制定《淮北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实施方案》,推动普通高中提高普及水平,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推进新高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面向2017级、2018级高一学生启动模拟选课工作,为全面实行选课走班教学奠定了基础。打造高效课堂,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三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果。夯实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投入资金近3000元万用于信息化建设,全市中小学及教学点全部实现宽带接入,宽带接入比例、校园网建有率、班班通覆盖率均为100%。超额完成智慧学校示范校和实验校创建任务。出台《淮北市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落实智慧学校建设工作责任制,配备专人跟进落实,确保智慧学校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任务落到实处。促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四是素质教育再现新亮点。加强素质教育载体和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的品牌学校。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未成年人课外活动阵地建设,大力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常态化地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坚守信念同心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10余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教育全市中小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是脱贫攻坚展现新作为。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实现最高档、全覆盖。将所有学段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国家资助范围,执行最高补助标准。在省定标准基础上,将学前教育资助标准由每生不低于800元/年提高到每生不低于1500元/年;普通高中资助由免除学杂费提高到免除学杂费和住宿费。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
一是遵守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制定出台《淮北市教育局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对于规范性文件的立项、起草、审查、签发、备案和废止进行了规定,要求规范性文件必须进行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集体讨论,保证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合法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是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并及时公布在门户网站。
三是完善重大事项出台制度。出台《淮北市教育局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定》、《三重一大事项事项决策实施办法》、《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决策全过程记录和立卷归档制度》、《局务会议议事规则》和《局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遵循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严格遵守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做到依法合规。
四是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聘任安徽省北方之光律师事务所赵玉宏律师为机关法律顾问,为局机关提供法律服务,在遇到重大事项时,积极主动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有效地提高依法行政水平。2021年,市教育局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强化监督,确保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为促进教育行政人员恪尽职守,公正执法,市教育局出台《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考核,重点检查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法律、法规等执行情况,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履行法定职责及其互相配合情况等。2021年教育系统没有发生一起违法执法事件,行政执法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二是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切实增强政务校务的透明度。在干部推荐、职称评定、教职工评先以及人事管理等重大决策工作中,坚持主动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收费工作方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在收费期派出检查组到各校督查,坚决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对待群众来信来访,严格按程序办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
(四)精心组织,做好三个层面法宣工作
我局党委每年都认真研究部署,坚持做好对机关干部、教职员工、学生三个层面的法治教育。首先坚持以领导干部和行政管理人员为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制定完善了学法制度和规定,把法律法规学习列入局机关学习计划,把法治学习教育制度化,逢会必学,逢会必讲。其次,开展教职工法治教育。市教育局加大对中小学校长的政策法规培训工作力度。坚持把法治教育纳入校长任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加强在校学生法治教育,将其纳入素质教育范畴,做到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展有机结合。积极开辟形式多样体验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模拟法庭、法治讲座、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法治征文、图片展览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治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全年举行大型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次,参加人数3000余人次。依托“警校共育”机制,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在维护校园治安、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利用各种学校宣传阵地及网络,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单、刷写标语、悬挂横幅、组织竞赛等办法,在校园营造了浓厚的普法宣传氛围。
(五)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情况
2021年市教育局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以切实“为民办实事 为企优环境”为目标,踏实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教育服务效能,做实“互联网 政务服务”,优化简化登记流程和条件,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制定并公示服务指南,进一步提升部门执行力和审批效率。落实《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做好改革事项承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开展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动态调整,对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相关事项予以规范、取消、合并。调整后,我局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共6项,行政处罚共30项,公共服务清单共36项,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保留事项清单1项。逐项制定办事指南和监管细则,明确公共服务清单实施机构。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及时公示。
深化“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监管。制定了《淮北市教育局2021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详细部署安排“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工作,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流程和完成时限。抽查营利性民办学校1家、校外培训机构3家,抽查检查结果及时录入监管平台,并及时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不足:我市教育领域法治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如依法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仍需提升,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仍有待加强等。
原因分析:一是目前的法治宣传活动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富有特色的宣传普法活动还不够多,形式不够灵活;二是专职人员的法律素养需要提高,具备法治宣传能力素质的人才队伍需要培养。
三、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教育部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等学习培训的重点课程。
(二) 深入推进教育部门学法用法。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将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等法治内容纳入教育部门领导班子的学习规划,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清单制度,分级分类明确干部履职应当学习掌握的法治内容。加大教育系统干部法治培训力度,定期举办学校法治工作机构人员法治能力培训,推动教育部门组织开展法治专题培训。
(三)加强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学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加强相关科室干部职工贯彻落实“三项制度”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学习指导,及时传达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加大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执法业务培训力度,做好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考试,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水平。